唯有愛與意志,得以抵住遺忘 ——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從這些感覺似遠還近的句子中,我獲得了面對困境與無力的勇氣。
記得當初從網絡上看到《無法送達的遺書》出版的消息,看到了被國家機器扣留長達六十年,才終於艱難地回到家屬手中,國民黨恐怖政治年代被處死政治犯所寫的書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記得我反覆地讀著書信與描述的文字,因受難者對親人的暖暖情意而備受感動,一邊讚歎受難者美麗的言語和畫作。然而再美麗的人情和事物注定難逃一劫,命運的悲劇叫人難過不已,更令我無法忘懷此書。後來在書館遇到本書,就帶回家細讀。
儘管不算很熟悉台灣戒嚴時期的歷史,但都可以想像到極權統治下的恐怖現實,所以我預計會讀到一個個悲傷的故事,情緒也許會變得低落。但讀著讀著,除了讀到威權的殘忍——死亡在權力手中只是官僚作業,日常的例行公事。這個政權只管殺人,不在乎自己殺的是誰;
讀到受難者家屬的悲憤——如果可以,她希望一切都跟著死者埋進土底,誰也不要再挖出這諸多不堪。然而,她亦感到矛盾。如果不說,誰能知道她活得委屈?過去管區來家裡,她被婆婆責怪,如今她孤身回到故鄉,投入志工行列,看見警察就想躲。她做了甚麼?她做過甚麼?沒有人告訴她,她沒錯,錯的是國家;
讀到受難者被宣判的沉痛命運——永別的時到了。我鎮壓著如亂麻的心窩兒,不勝筆舌之心情來綴這份遺書。過去的信皆是遺書。要講的事情已經都告訴過妳了。臨今並沒有什麼事可寫,而事實上也很難表現這心情。我的這心情妳大概不能想像吧……;
沒想到,會讀到勇氣、鼓勵、堅守,還有愛。對身邊人、對出身、對時代、對未來的愛。
這些失落的人,如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不是那些會留在歷史教科書本上,或是廣為自國人熟知的名字。這些失落的人也知道抗爭帶來的後果,他們有家室、妻小,或是家中支柱,如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他們都有很重的包袱。但他們還是選擇抗爭,選擇自己的命運。
你覺得他們為甚麼要做這件事情?明明知道是生命攸關的事情。他只是在那個時代做了他想做,應該做的事情。
做為彼時各式各樣死去的其中一位,郭慶並沒有撼動甚麼,但正因為從這樣一個平凡而堅定的行動者身上,才揭示出當時處於動搖變化中的世界。(…) 那並不只是一時的熱血,而是以自己對局勢的判斷:並不只是為了一個更大的事物,而是為了身邊人的未來。
其中一位受難者陳良是這樣寫的:
… 奈何天降下來不測的風雲,引我走了這條絕路。也是弟的命運。請寬心。免悲傷。因這條路時時都有降臨在每個人身上的可能。
… 事至今日也無言再提,千言萬語請你不用傷心,要歡歡喜喜才是。該為時代犧牲的孩兒而驕傲。
請寬心、免悲傷、要歡歡喜喜才是。要有多大的勇氣和寬容、多堅強的心智才能寫出這樣的話語?這些話語,彷似一絲光照進殘暴的現實中,溫暖而實在地包覆着我的心。
受難者郭慶的女兒回憶起讀信的感受:
他信尾祝我們快樂幸福,我一開始是有點生氣,沒有你了,怎麼可能幸福?後來又想,爸爸是希望我們在最困難的狀況下也不要忘記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可能。
政治犯處刑後,家屬仍然飽受以國家安全為名的折磨。夜半時常被人闖入搜掠,連逝去者的照片都要收走,加上沉重的生活負擔、旁人的指指點點,惶惶不可終日。可以想像的是,家屬也許恨過怨過,流過錐心的淚,啃下無言的鬱結。而受難者也不可能不明白家屬的感受,但他們仍然寄語光明、奉上祝福。他們自身在最困難的狀況中,似乎不怎麼可能幸福、快樂,卻不曾忘記追尋美好,也希望家人能夠以堅強的意志,抵擋極權的黑暗。
然而他們之所以讓人心折,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正確,而是在充滿未知、不確定與危險的時刻,他們仍然努力把生活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經過一甲子的風風雨雨,這些被威權所忌諱的書信與歷史,總算步入名為轉型正義的光亮之中。通過勾勒當時的背景以及留下來的人們的故事,立體地呈現出失落之人的面目。受難者劉耀廷的女兒讀過整理者的文字,感激地回覆道:「真的,勿勸自己遺忘,不需把過去忘掉,真好!」
或許現在的我們距離可以說出「真好」還有很遠的路,但我願意相信那天的到來,願意為那天奉上努力。
那一份將每一張信紙,每一個信封,妥善保存超過六十年的,愛與意志。唯有愛與意志,得以抵住遺忘。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