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才能開房間!邀請碼炒到100美金!神秘社群 Clubhouse 爆紅什麼?【TODAY 看世界】
TODAY 看世界 | 時政類 | Feb 11, 2021
最近如果聽到有人在討論「收到邀請了嗎」, 「去開房間」之類的, 不要想太多, 因為他們在講的應該是Clubhouse。這個語音社群平台在去年4月APP Store上線, 雖然還是測試版(Beta), 而且目前只支援iOS, 但每週活躍用戶已達2百多萬, B論融資也已達到「獨角獸企業」門檻 (註: 獨角獸企業指創立不到10年未上市, 但估值達十億美元的公司, B論投資指商業模式確立獲利後為拓展市場而進行的融資), 估值已經高達10億美元, 而且搞得神秘兮兮的, 想玩Clubhouse得透過已經加入的人邀請才行, 還有人數限制, 沒人邀你怎麼辦? 去拍賣網站上碰運氣吧, 有人開價100美元出售邀請碼, 還有人說一聽就上癮, 每天都花幾小時在上面,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Clubhouse到底是在紅甚麼?
營運經費相當貧乏,敬請體諒我們投放少量Google Ads!
大家好, 我是范琪斐,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TODAY看世界》。Clubhouse的創辦人是矽谷企業家戴維森(Paul Davison), 跟前谷歌工程師賽斯(Rohan Seth), 剛推出時只讓一些特定人士、創投公司之類的在疫情期間即時開會, 後來才開始有更多人加入, 有人說它很像邊聽Podcast邊刷推特, 或者看不到影像的Zoom, 這些都太抽象了, 其實它就是一個讓你即時聊天的地方。
一般來說, 社群平台會主動推薦用戶看到的內容, 但Clubhouse是讓你自己選擇。 它的介面很簡單, 就好幾個框框, 簡單寫上聊天主題, 可能是聊養狗、可能是聊股票, 如果你對主題感興趣, 就加入聽大家在講甚麼。有些聊天室人數很少只有十幾人, 但也有像表演廳的千人聊天室, 一個人主講, 其他人聽, 如果想要發表意見或問問題, 可以請管理員幫你開麥克風, 當然你要是太沒禮貌, 管理員也可以把你踢出去, 但為甚麼Clubhouse會突然受到大家注意?
首先應該是碰上疫情,大家不敢出門或在家上班,很懷念那種「有參與感」的社交互動。 雖然Podcast也可以聽到人講話,但畢竟是預錄的,只有主持人跟來賓在講,聽眾只能被動的聽,Clubhouse則是讓聽眾即時參與,尤其還有機會跟名人講到話,像是戴維森自己就常常跑進不同的聊天室,跟大家打打招呼啦,問大家使用感想等等。
最特別的應該就是邀請制,讓使用者擁有VIP的感覺,但其實這完全是誤打誤撞,所有的APP在beta階段都會發邀請碼,讓特定人員試用之後給建議,只是Clubhouse的測試人員當中,正好有很多明星跟大老闆,就創造出「加入名人秘密俱樂部」的尊榮感。這些名人不但自己開聊天室,有的時候還邀請其他名人進來一起講,想想看如果這是實體座談會,這得要敲多少通告,聊著聊著還可能出現意外小插曲。
Clubhouse真正爆紅就是特斯拉(Tesla)的馬斯克(Elon Musk)在2月1號開講,雖然是在美國東岸時間的凌晨一點才開始,但很快就達到Clubhouse每個房間只能有五千名的上限,因為擠不進去,就有人去開別的房間做二手傳播,也是擠到爆。大家去聽的時候都想說,他應該是要講火星計劃、Tesla最近都在幹嘛之類的,沒想到他突然點名也在聊天室裡的Robinhood執行長泰內夫(Vladimir Tenev),噹他為甚麼不讓大家去買Gamestop的股票,還要他爆點內幕替股市小蝦米們解惑一下。這種驚喜的爆點大家最喜歡了,有些人則是用聊天室拓展人脈、增加知名度,像是加入房仲聊天室,聽聽老手的經驗互相討論,聊個一小時功力就大增。
也有饒舌歌手加入比賽聊天室,跟裡面的饒舌大咖Battle,結果贏得第一名,馬上有多人開始追蹤他的IG帳號。當然也有一些有趣的主題,像是有一個日本人開的「皮卡丘」房間,全程只能學皮卡丘的叫聲,互相「Pikachu Pikachu」的叫來叫去,真的滿新奇的。還有的就是使用者體驗不錯,像是不用盯著螢幕,不用怕沒化妝,而且你也不用像Zoom會議被強制參與對話,只要聽就好了。還有人說因為知道內容不留存檔,沒有錄音,大家更能敝開心房真誠交流。
美國著名的科技網站The Verge的矽谷主編紐頓(Casey Newton)很看好Clubhouse,紐頓認為Clubhouse的科技門檻很低,廣播出來的聲音不是很完美但聽得不吃力,跟現在流行的Podcast要求的專業高品質聲音的方式,更可以鼓勵沒經驗的人進來創作,但創投公司(Freestyle)的創辦人費瑟(Josh Felser)分析,Clubhouse能紅起來主要還是跟疫情比較有關係,現在是大家都沒地方去,所以可以一聽幾小時,等生活恢復正常,大家沒空聊天時,要怎麼繼續吸引更多聽眾? 所有的社群平台都極度依賴網路效應,越多人使用就越可能成為臉書、IG這樣的巨頭,不然就是一路走下坡最後收掉。
其實Clubhouse也在想這件事,你看現在YouTuber、IG網紅,那Clubhouse也可以創造「聲音網紅」啊,所以從去年開始,他們就邀請40個在平台上小有名氣的主講人參加「創作者實驗計劃」(Creator Pilot Program),定期跟創辦人開會,試用一些新功能。你可能會覺得這些主講人都很年輕吧,正好相反,你肚子裡要有東西,人生閱歷夠才能吸引聽眾花時間聽你講話,所以其中大部份都是40到50歲的人。有人專講家庭關係、有人專講創業,每次開個房間都有上千人擠進去聽,但跟所有的社群媒體一樣,Clubhouse也要面對「要如何規範發言尺度」這個棘手的問題,有網紅說到一半酸民跑進來開炮,發表仇恨言論,但話講完不留痕跡又沒有錄音,Clubhouse也完全沒有審查機制,想追也沒辦法。
雖然Clubhouse注重私隱,對話「聽過就刪」,偷錄對話過程也被列為平台違規條款,但這就像把雙面刃,可以保護使用者不受監控,但也更容易讓人隨口罵人,或者散播不實資訊還不用負責。這些網紅認為Clubhouse應該明確規定哪些仇恨言論應該被禁,並且討論出懲罰措施,讓大家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如果Clubhouse想脫離小眾,拓展成所有人都能用的社交平台,該如何管理各式各樣的聊天室,怎麼分類避免混亂,或是避免出現不當內容,都是要先解決的問題,開發團隊是不是能夠提出具體監管措施並且化解爭議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