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年4月24日

此事件尚未完成編制,歡迎你加入編輯團隊一同補全歷史。

法華經的慈光-化城喻



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

如何跨越困境,要有一個"導師",這"導師"可以係佛陀,一個聖人/普通人,一個宗教/信仰/信念,一個學者/老師,一個領導,一個運動/事件,一種環境/氣氛,一個學習/成長過程,一個自己覺悟的時刻,可以係你想象到令你鼓起勇氣飛躍的原因。


佛如何以大慈悲的力量,救度苦惱的眾生,這個故事講有一班人攀山尋寶,去到一條五百由旬高聳峭壁,危險難行的惡道,荒廢而人跡罕至,是一個恐怖的地方,如果有許多人想要去到藏有珍寶的地方,必需走過這條路,但差不多所有人都放棄折返的時候,這時有位"導師",聰明有智慧,又經驗豐富,"導師"熟悉險道的暢通與阻塞情形,觀察一切眾生的心行,能引導著眾人,即將通過難關。

他/她今次所帶領的人群,卻半途懈怠想折返回去,而向導師要求說:「我們已疲憊無力,心裏害怕會死,雙腳累到走動不了,呼吸困難,就好像攀登上高原,空氣含氧量稀少,何況前路漫長,不知何時到終點煲底見,很想現在就掉頭回去。」


這位"導師"指向前方,他/她用巧妙方法變出一座城池,然後告訴眾人說:「你們不要害怕,千萬別掉頭回去,如圖中挪威洛恩(Loen Skylift) 山頂,從峽灣底部到1011米高只要五分鐘上山,眼前這座大城,中途住這個化城 (如相片酒店是Hotel Alexandra which located in the inner reaches of Nordford) ,可讓你們進入休息,隨你們的意思要做什麼都可以。」 這班人總算可以脫險,來到這座化城得到安隱,心大歡喜。登山比喻修行選擇,可以步行(歷劫修行)、坐纜車、直乘機(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到山頂比喻人間革命的成佛過程。

那時,"導師"知道他們已獲得充分休息,不再感到疲倦,便令化城消失,說:「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

眾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這樂觀的一念,即使目前未必如意,看似節節敗退,自己處於困境,要堅持,撐到底,與身邊並肩作戰的同伴,可能找到前進的道路,池田先生話:「勝利的根本只在於「忍耐」二字。能忍耐的人,最後一定勝利。」


#書評投稿

Comentarios


   快速搜尋

​請選擇日期

​請選擇類別

搜尋功能不適用於此文章

20191114214425-393eee51.jpeg

​blank

​Title

Description

​blank

​blank

​個

   後續事件

​blank

20191114214425-393eee51.jpeg

​Title

​blank

​blank

20191114214425-393eee51.jpeg

​Title

​blan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