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年2月28日

此事件尚未完成編制,歡迎你加入編輯團隊一同補全歷史。

因為無知而幸福 因為覺醒而痛苦 《我們》薩米爾欽



華文翻譯界常有「反烏托邦三部曲」的組合,所指的分別是奧威爾的《1984》、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以及薩米爾欽的《我們》。


三者之中,《1984》自然是流傳最廣,最少人談論的卻是《我們》,但其實這本寫於1920年的「百年古藉」,卻成功奠下所有反烏托邦小說的基調與元素,堪稱是真正的劃時代經典。


數字化的生活 完全透明的烏托邦


《我們》的故事描述在遙遠未來,人類經歷了全球毀滅戰爭,倖存者在「綠牆」(Green Wall)內建立一個稱為「聯眾國」(One State)的理想國度。這個國家將國民的生活完全「數字化」,不論男女以代號為名,每天依從劃定好的時間表工作及生活,就算感情生活、性行為及生育,也由國家負責編排分配。


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大部份也居住於「完全透明」的住所裡,即使有點難以想象,但故事的確描述所有建築物也以透明的物料所制,24小時受國家監視。主角是一位科學家,名叫D-503,負責建造尋找外星人的飛船(出於國家的要求),每天過著這種「幸福」的生活。他深信數字與絕對的理性因果,是世界的真理。


劇情發展下去,主角遇到另一位叫「I-330」的女性,開始發現人世存在著作夢等不理性的行為,甚至發現綠牆外的「舊世界」,有著自由自在的生命。新舊兩個世界開始衝突,結局會如何,先賣一個關子,待讀者們自行閱讀。


反烏托邦的先驅 對「絕對幸福」的懷疑


《我們》(Us/Мы)的作者薩米爾欽(Yevgeny Zamyatin)曾經是蘇聯堅定的支持者,但在蘇共革命成功執政後,卻無法同意其高壓手段及審查手段,一夜之間成為異見者,作品全被蘇聯查禁。經過一番周旋之後,晚年得到斯太林親自批准離開蘇俄,前往法國巴黎。


《我們》寫於1920年,即僅在十月革命之後,其時薩米爾欽對於蘇聯描述的美麗新世界已深感懷疑,而這份幾乎幻滅的抑壓,令他寫下了這部開啟先河的小說。《我們》的設定幾乎壟斷了其後所有反烏托邦小說,像極端集中的政府權力、數字化的國民管理、滅絕人性與自由的階級體制、以高科技管控生活細節的幻科想象。由《1984》到《Black Mirror》也一直沿用,科技愈發達,《我們》所寫的未來卻像愈來愈近。


你願意為真相承受痛苦嗎?


相比奧威爾英式知識份子的精妙文筆,《我們》的劇情鋪排確實比較生硬,情節也相對單調,整部書讀來有點像一份預言的底稿。作者倉促之間看透了未來,只及來得下書寫最核心的情節。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作者薩米爾欽曾經真真正正是蘇聯的信徒,直到他看見現實不如預期,被蘇俄放逐之後,他到晚年也陷入深深的憂傷當中。他本人就好似對照了《我們》的主角D-503,由沐浴於國家所賜予的幸福,直到深陷於覺醒以後的煎熬。差別只在於,薩米爾欽是活生生的人,他無法欺騙自己活在謊言之中,而選擇向現在及未來的世界寫下真相。


如果因為看見了真實而遭受不幸,甚至像薩米爾欽一樣要遠走他鄉,無家可歸。當年的信仰今天成為了夢魘,我們仍然願意負上這份代價嗎?


Commentaires


   快速搜尋

​請選擇日期

​請選擇類別

搜尋功能不適用於此文章

20191114214425-393eee51.jpeg

​blank

​Title

Description

​blank

​blank

​個

   後續事件

​blank

20191114214425-393eee51.jpeg

​Title

​blank

​blank

20191114214425-393eee51.jpeg

​Title

​blan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