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人性的代價:《自由不是免費的》查建英、加藤嘉一
《自由不是免費的》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厚達600多頁,是查建英與加藤嘉一的對談錄。查建英是80年代首批前往美國的知識份子,也是親自經歷及首批談及八九六四的華人;加藤嘉一則是2000年代到北大就學的日本學生。
兩人花了十天時間對談,交流兩人對於中港日美的政治及民生的見解,而兩人都熟悉甚至曾旅居香港,書中更提及對2019香港社會抗爭的看法。
Freedom is not free:現實政治總有代價
這書的名字乍看有點嘩眾取寵,其實是來自查建英於對談中提到的一句話:Freedom is not free。書裡這句話先談及的不是政治,而是人生,當你去追求人生的某種自由,就必須都捨棄某程度的穩定,而承受風險,而這份風險就會招來實則或金錢上的「代價」。
後來兩人才慢慢引伸到政治之上,認為「自由」在任何政治體制之下,也可能是取捨而來,不論對於人民及當權者也是。就像日本在戰敗後的經濟實力,其實是來自美國的支撐,而當美國要簽署《廣場協定》,日本為了現實而放棄面子,也只能接受失落的十年。
對於查建英而言更是如此,她是親身經歷八九民運的華人,筆者特別深印象她在書中提到,原來中國作家莫言當時曾經到過天安門發言,然後向在場的學生都說了一句話:「中共中央是不會容忍你們這種狀態的。」
查建英回想說,這就是莫言那份農村作家的「本能的直覺」,看穿了80年代的中國年青人太興奮,太過超前於政權,以為單靠浪漫,就可以改變政治現實,結果是連僅存的自由也被吞沒消滅,三十年遠去再不復見。
知識份子的危險性:記憶
如果去搜尋兩人的背景,會發現查建英是80年代典型的留美派自由份子,少年時見證過文革,一出神洲自此眼界大開,不堪回首赤色山河。加藤嘉一的來歷言行相對較有爭議,但兩人的共同點是都以「外人」的眼光去觀察中國以及香港,眼見過知識份子與民主運動曾經曇花一現,然後胎死腹中。
兩人或親自或遙看今天的中國,都深深感受關於舊日的傷痕已經洗刷剝盡,北大校園屬全國最高學府,但卻「乾淨」得容不下一點的記憶。眾多殘存的知識份子也刻意掩埋有過的心血,回到房間去、書房去,專研遙遠的歷史國學,避免太過接近當代的政權。記憶最無形也最自由,亦是最具危險性。
「但我也相信自由必勝,因為這才是人性」
《自由不是免費的》是對談錄,內容難免有點混雜,但兩位知識份子的經歷仍值得細讀,如何夾存於自由與政治之間的見解更十分精僻,值得所有公民深思。如果爭取自由是人性,而又必然會有代價,那麼我們要如何承受?
不知道兩人對談的時候,是在國安法立法前還是後,兩位對於香港2019抗爭運動的震撼之情仍溢於言表。香港的自由化抗爭無疑同樣是有代價,說不定直到2021的當下,所繳付的也只是前期利息,然而在面對代價的同時,為自由而前行所重拾的人性,所點燃過的燈火,仍在兩位對談者的胸口中搖盪著。
筆者故且以查建英書中的一番話作結:「人們說香港是一顆東方明珠,想到的可能更多是它的財富和浮華。我認為今天的香港更是一座燈塔之城,它那種捍衛自由的精神和尊嚴,是整個華人世界的榮光和驕傲。」
Comments